瞭望丨一场未来乡村实验
2021年10月16日,村民在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乡村未来社区共享食堂用餐江汉摄 / 本刊
◇在求新和守旧中寻找平衡,成为乡村未来社区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村庄,成为科技、资金聚集,青年、乡贤返乡的新型社群集聚地◇这里的未来,不是推倒一切重来,也不是修旧如旧的追溯,而是如人体细胞一样不断地迭代更新高科技加持的现代化农业园里,各类蔬果插上互联网“翅膀”销往全国;老旧的村舍变身共享书屋开门迎客,人脸识别进入、一键预约借还,让村民的精神生活方便而快捷;在“健康中心”,数字驾驶舱的大数据和智能穿戴设备实时联动,形成每位村民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创客基地、乡贤小院、文旅场馆落地于此,为乡村带来稳定人流和新鲜血液……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的“乡村未来社区”,让人们看到了一幅未来版田园牧歌图。 2022年,浙江省全面启动未来乡村建设。作为先行者,浙江省衢州市因地制宜将未来理念向乡村延伸,于2019年率先提出打造“乡村未来社区”。一年多以来,形成了包括溪口镇在内的一批集镇型、田园型、旅居型等多样化乡村未来社区试点。
求新与守旧溪口镇坐落在浙西大竹海之间,素有“一街八巷六码头”之称,群山环抱,竹波荡漾,龙形绵延的“灵山古江”纵深穿越在众山之间。 2016年底,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溪口镇也开始了旧村改造、治危拆违、治水治污等工作。在求新和守旧中寻找平衡,成为乡村未来社区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 在社区五公里之外,便是牛角湾矿场,繁盛时矿区有1500多名员工。矿场闭矿后,职工陆续迁走。这个有着60余年历史的职工生活区,配有食堂、礼堂、医院、商店、舞厅、学校等基础设施。历史在这里留下不同年代的印记,正以未来社区的理念被赋予新的使命。近年来,人们看到—— 原本的食堂变为共享食堂,满足政府职工就餐需求,为黄泥山小区80岁以上老人配送餐服务,同时对外开放;原本的电影院成为集文化礼堂、时光影院、会议中心于一体的新建筑,除了政府会议,还可以承办各类面向企业的公共活动以及面向居民的社区活动;原本的职工招待所成为联创公社,不仅作为政府办公室,更以共享办公的理念为新乡贤及返乡青年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与支持。 新社区还应用了非常多的未来元素,在这里,看书、吃饭、喝咖啡,出入无人超市,刷脸即可畅通无阻;智慧球场设备,可以在居民打球的时候随机抓拍下精彩的进球瞬间,第一时间发朋友圈打卡;走进林荫下的3座白色盒式建筑,便是社区的“邻里盒子”,可以实现无人办事,还能借助智能设备连线工作人员解决纠纷。云端“大脑”,也会引导社区居民和经营户主动参与家园的日常管理。 “如今,溪口要打造的乡村未来社区,不仅是依山傍水的乡居生活,生态和谐的乡村发展,也是现代版的田园乡村梦,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的人民社区。”溪口镇镇长沃海涛说。
一抹乡愁旧梦乡愁,在留住悠长岁月的同时,一份承载时代的未来场景也被逐渐激活。 与城市未来社区不同,衢州乡村未来社区的两大综合衡量指标被定为人口净流入量和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村庄的概念由此被拓展,成为科技、资金聚集,青年、乡贤返乡的新型社群集聚地。 近年来,龙游县溪口乡村未来社区立足龙南片区40万亩竹海的生态本底,以乡愁+创业为特色场景,线上线下融合培育“老街+美食”“老街+民艺”,发展乡愁经济。乡愁不仅召回了在外打拼的游子,还吸引了一批乡村创客,组成了乡贤联盟体系,成为乡村未来社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招。 80后应逸就是这样一位归乡人。他和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以“一盒故乡”为品牌,把乡愁经济经营得风生水起。他们把溪口老街的老邮局改造成乡愁邮局,以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模式,推销龙游发糕、馒头、灌肠、烤饼、笋干等产品,向外打包邮寄“乡愁”。 为了延伸产业链,“一盒故乡”就地取材,请来能工巧匠加工起竹制品,并通过为本地乡村工匠拍摄纪录短片的方式,留住传统的老手艺。“我们希望用一盒原产地的特色美味,诠释一群人的乡土情怀。”应逸说。 作为青年创客联盟的一员,吴琴芬于2020年带着她的“瓷米乡创”入驻溪口乡村未来社区,用自己创作出来的陶瓷制品,展现龙游当地特色。“游客们来旅游,除了欣赏本地的风景外,也需要带一些有故事的东西回去。”吴琴芬说。 在吴琴芬看来,她和溪口是互相成就的。未来乡村给了“瓷米”一个发展的空间,而“瓷米”则将文化艺术交流、文创研发设计的氛围带到溪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室聚集到此处,“这段时间,有很多朋友向我打听溪口,也想在这里成立一个工作室。” 溪口在人才招引上重点面向乡亲、乡贤、旅客、创客四类人群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目前,溪口正与衢州学院签约合作,共建乡村未来社区学院,孵化创客团队,组建龙南青年创客联盟入驻奋斗公社,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社会共同体在奔腾向前的城镇化浪潮中,乡村熟人社会正在经历更深刻的结构变迁。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组成新的乡村社会共同体。如何创造充裕的生活和发展空间,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龙游县发布溪口乡村版未来社区规划方案,提出探索建设集优良宜居、有源有脉、创新创业、共治共建、邻里和睦、智慧治理于一体的人居模式。 如今,这里智慧路灯、智慧医疗、智慧家居等便民服务一应俱全;云端“大脑”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家园管理;基层治理“四平台”接入“乡村大脑”,数据联通、跨域联动,实现数字乡村一张网管理。新技术的应用推动着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我们依托龙游通和智慧网格,创新构建‘信用+积分’自治制度,形成多元网格化社区治理体系,通过对村(居)民、商户、企业等不同主体制定不同评价体系,建立志愿银行,鼓励村(居)民参与集镇志愿活动换积分,营造互帮互助的乡里亲情氛围。”沃海涛说。 这里的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在溪口,有一支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队伍,成为文明乡村里的一道耀眼风景线。他们是未来乡村居民中选拔出的“心管家”,在日常开展户情摸底、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一系列工作。“我们想引导大家参与乡村议事、志愿活动、邻里互助,塑造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沃海涛说。 “溪口公社、快乐老家”,简单直白的八个大字勾勒出溪口未来乡村主题,人本化的未来生活呼之欲出:树荫底下爷爷奶奶们悠闲地畅谈,用笑声回应短暂停留于发丝的阳光;景区内孩子们和家人的玩闹拍照,可爱的小脸上散发着快乐的信号。 这里的未来,不是推倒一切重来,也不是修旧如旧的追溯,而是如人体细胞一样不断地迭代更新。
标签:
为您推荐
广告
- 英雄归来丨扶摇直上九万里
- 震撼发布: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
- “浙”里防疫有“数”度!数字赋能更精准、高效
- Vlog丨“大白”不用露天作业,杭州核酸采样亭来了!
- 浙江省经济一季报系列述评丨稳字当头,应对“三重压力”
- 超凡之美!全景重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撤离
- 瞭望丨一场未来乡村实验
- 所幸有你
- 一季度浙江GDP同比增长5.1%
- 中国UP丨范可新和武大靖首次同台演讲,他们有个约定
- 创意微视频丨云上逐梦
- 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去太空旅游?
- 从东方红一号到中国空间站——戚发轫院士的航天思政课
- 中国航天日主题微视频:星空
- 仅差130米,神舟十三号返回预测为何如此精确?
- 回到地球后,王亚平发了第一篇心得!
- #捉谣记#温州瑞安仙降街道确诊1例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不实!
- 你有什么梦想,写下来,我们送它上天宫
- 王浩在省疫情防控研判会议上强调 科学组织 全力以赴 尽锐出战 坚决打赢
- 有伤疤无法成为航天员,是真的吗?
广告
- 值得珍藏!4分钟回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
- 高燃画面!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让人热血沸腾
- 盼平安归来!
- 微视频 | 我们都是国家安全的守护人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即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
- 之江观察丨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 因疫情等原因家庭基本生活遇困?可在“浙里救”申请救助
- 浙江多地精准施策畅通物流 保障企业生产急需
- 喷壶、泡面、自热米饭和香肠,我用晾衣架给你送上来了!这一幕,暖了货车司机
- 数一数二丨一组热词,带你看浙江各地减负纾困招式
- “谢谢侬,杭州来的小姑娘!”84名浙江血透护士倾尽全力,守护上海透析病人生命线
- 要回家了!一起回顾神十三太空之旅
- 浙江出台意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计划到2025年累计培育万家以上
- 热评丨从“豪横支援”中 看见普通人帮普通人的柔软真心
- 这里是海南
- 因故无法接种疫苗群体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 (全力防控·记者探访)24小时专用停车场 让货车司机有家的感觉
- 接力24小时:一颗“浙江菜”是如何发往上海的?
- #捉谣记#宁波慈溪8个隔离人员翻墙外出享受宵夜?没有这回事
- 【央视快评】坚持再坚持,直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