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头版头条丨最暖的陪伴,就是并肩作战 嘉兴战“疫”一线的“全家总动员”
原标题:浙江日报头版头条丨最暖的陪伴,就是并肩作战 嘉兴战“疫”一线的“全家总动员”
4月10日,《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直击嘉兴战“疫”一线的“全家总动员”——最暖的陪伴,就是并肩作战》一文,全文如下:
靠情侣手机壳才认出对方的海宁“夫妻档”、与父亲并肩在核酸采样点作战的桐乡“父子兵”、在相距不到几百米的卡点值守相互守望的嘉善“全家总动员”……他们不同身份、不同战场,却有着相同使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嘉兴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广大党员干部、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全面投身战“疫”一线。这其中有不少是“全家总动员”,他们组成最佳搭档,用日夜接力的默默奉献,守“小家”、护“大家”。他们说,最暖的陪伴,就是并肩作战。
“你守大门,我们守小门”
“您好,请出示一下畅行码。”“您好,请扫一下嘉行码。”4月9日中午,气温接近30摄氏度,在乍嘉苏高速凤桥出口,嘉兴市南湖区凤桥派出所辅警郑航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穿梭在车流之中,他的双手已经被汗水浸泡得脱了皮。
高速公路出入口是“外防输入”的关键环节。3月14日以来,郑航和同事24小时轮流值守在这里。测温、验码、核对信息、对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进行劝返,每一个环节,郑航不曾有丝毫懈怠。
郑航在给驾驶员进行防疫检查。融媒共享联盟南湖公安微融站 周洁 摄
卡点的值守,有刚也有柔。“真是谢谢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前几日,郑航拦下了一辆来自重点区域的货车,司机周师傅的健康码显示为黄码,一直下不了高速,已经一整天没吃饭了。由于不符合相关防控政策,周师傅只能掉头返回。
郑航了解情况后,急忙跑到卡点旁的临时休息点,拿了2瓶矿泉水和4个面包,赶在周师傅开车前“扔”进了他车里,“不够的话,我再给你拿点,一定要注意防护。”这句简单叮嘱,让周师傅红了眼眶。
郑航在前方守大门,妻子鲁丹和老丈人鲁金荣则在后方守小门。鲁丹是一名党员,也是南湖区凤桥镇新民村村干部,鲁金荣是一名党员志愿者。“今天我们全员大规模核酸检测,4点多就要起来准备了。”鲁丹说。
郑航的老丈人鲁金荣
“爸,搭把手。”9日凌晨5时,鲁丹和父亲配合默契,不一会儿就把用于采样的帐篷搭好了。采样工作开始后,鲁丹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核酸采样工作,父亲鲁金荣则跑前跑后提醒村民排好队、注意间距、提前扫码登记。
郑航说,大半个月来,全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最希望的就是疫情结束后,能一起吃顿团圆饭。
“战‘疫’一线,是真正的大课堂”
4月7日早上,海盐县通元镇良贤村进行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47岁的村民沈娟芬引导着前来做核酸采样的居民有序排队。穿着红马甲的她,脸上挂满汗珠。
良贤村日常往返外地工作生活的人员较多,组织全员核酸检测时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助力。“我们全家报名。”4月4日,村里发出“征集令”后,沈娟芬一家人合计,沈娟芬放下虾塘的农活,丈夫和儿子暂时停工后正好有时间,女儿也放假在家,一起报名参加了志愿者。
通知村民核酸采样、负责扫描核酸检测二维码、维持队伍秩序、疫情防控宣传……沈娟芬一家四口,4天里,每天凌晨5时起床,中午11时多结束,各自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
最让沈娟芬心疼的是女儿沈斌艳。“我组织能力还不错,可以去人多的卡点。”沈斌艳是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因为疫情,清明假期结束后她不能按时返校,于是主动担任了核酸采样卡点的“扫码员”,同时维持现场秩序。
接连4天,每天上午她都要全程穿着“大白”的衣服,常常一站就是5个多小时,脸都被晒“花”了,结束后衣服能拧出水来。但她没喊过一句累。
“战‘疫’一线,是真正的大课堂,这回做志愿者,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沈斌艳还和村干部约定,等到寒暑假,她会回到村里参加“春泥计划”,利用自己专业所长,辅导小朋友们学英语和上艺术课。
“每个人尽一点力,就能汇聚磅礴力量”
“乡亲们,这边先扫码登记,身份证也可以!”4月9日凌晨5时不到,平湖市新仓镇三叉河村战斗组的核酸采样点上,村民熟悉的大嗓门就响了,这是村里的老村支书俞静华。
“一听声音就知道是她。”疫情发生后,俞静华第一时间报名当起了志愿者。早上“扫楼”,在采样点测温、维护秩序,晚上则帮助网格长整理村民的求助信息,常常一忙就到晚上八九时。
9日,俞静华所在的核酸检测点,涉及3个组约1000人,其中70%是老年人。由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大多数人只能通过扫描身份证进行登记。遇到身份证上油污、灰尘比较多等情况,扫描效率会降低。为提高检测效率,俞静华早早准备了酒精、湿巾。“我已经参与了9轮核酸检测,情况熟悉。”俞静华笑着说。
同样身为战“疫”志愿者的,还有俞静华的丈夫阮忠华。阮忠华是新仓至上海的通勤人员,受疫情影响停工在家。得知镇里志愿者紧缺,他二话不说报了名。一上午下来,穿着防护服的他全身湿透,可拦车执勤的手势依然坚定有力,“家里两个‘弱女子’每天忙进忙出当志愿者,我也想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阮忠华
女儿阮依婷和他们并肩作战。阮依婷是平湖市新仓镇党建办副主任。自新仓镇发生疫情以来,她就当起了300人志愿者队伍的“大管家”,既要精准“排兵布阵”,又要做好后勤保障,常常忙得错过饭点。
俞静华(右)和女儿阮依婷(左)在核酸采样点。
可只要逮着空当,阮依婷就会来到三叉河村核酸检测点“兼职”,当信息录入员。核酸检测凌晨4时开始,她忙完正好到上班时间。“我们全家人是亲人也是战友,这让我既挂心又安心。”阮依婷说,每个人尽一点力,就能汇聚磅礴力量,也能早日战胜疫情。
标签: 并肩作战
为您推荐
广告
- 英雄归来丨扶摇直上九万里
- 震撼发布: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
- “浙”里防疫有“数”度!数字赋能更精准、高效
- Vlog丨“大白”不用露天作业,杭州核酸采样亭来了!
- 浙江省经济一季报系列述评丨稳字当头,应对“三重压力”
- 超凡之美!全景重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撤离
- 瞭望丨一场未来乡村实验
- 所幸有你
- 一季度浙江GDP同比增长5.1%
- 中国UP丨范可新和武大靖首次同台演讲,他们有个约定
- 创意微视频丨云上逐梦
- 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去太空旅游?
- 从东方红一号到中国空间站——戚发轫院士的航天思政课
- 中国航天日主题微视频:星空
- 仅差130米,神舟十三号返回预测为何如此精确?
- 回到地球后,王亚平发了第一篇心得!
- #捉谣记#温州瑞安仙降街道确诊1例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不实!
- 你有什么梦想,写下来,我们送它上天宫
- 王浩在省疫情防控研判会议上强调 科学组织 全力以赴 尽锐出战 坚决打赢
- 有伤疤无法成为航天员,是真的吗?
广告
- 值得珍藏!4分钟回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
- 高燃画面!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让人热血沸腾
- 盼平安归来!
- 微视频 | 我们都是国家安全的守护人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即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
- 之江观察丨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 因疫情等原因家庭基本生活遇困?可在“浙里救”申请救助
- 浙江多地精准施策畅通物流 保障企业生产急需
- 喷壶、泡面、自热米饭和香肠,我用晾衣架给你送上来了!这一幕,暖了货车司机
- 数一数二丨一组热词,带你看浙江各地减负纾困招式
- “谢谢侬,杭州来的小姑娘!”84名浙江血透护士倾尽全力,守护上海透析病人生命线
- 要回家了!一起回顾神十三太空之旅
- 浙江出台意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计划到2025年累计培育万家以上
- 热评丨从“豪横支援”中 看见普通人帮普通人的柔软真心
- 这里是海南
- 因故无法接种疫苗群体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 (全力防控·记者探访)24小时专用停车场 让货车司机有家的感觉
- 接力24小时:一颗“浙江菜”是如何发往上海的?
- #捉谣记#宁波慈溪8个隔离人员翻墙外出享受宵夜?没有这回事
- 【央视快评】坚持再坚持,直到胜利!